首页 资讯 正文

奋斗者|赵春梅:一位瑶寨女支书的振兴三部曲

体育正文 29 0

奋斗者|赵春梅:一位瑶寨女支书的振兴三部曲

奋斗者|赵春梅:一位瑶寨女支书的振兴三部曲

红网(hóngwǎng)时刻新闻记者 唐哲宁 郴州报道 在资兴绵延的(de)群山中,回龙山瑶族乡二峰村像一颗被时光遗忘的明珠,藏在云雾深处。四年前(qián),这里还是集体经济不足10万元的贫困瑶寨。如今(rújīn),村道宽阔,茶园青翠(qīngcuì),这点滴的改变,离不开一个名字——赵春梅。 这位80后女支书,从城市白领到(dào)瑶寨当家人,从产业破局者(zhě)到文化守护人,从抢险救灾的先锋到村民信赖的“主心骨”,用近5年的时间,让一个(yígè)偏远山村焕发新生。她不仅是湖南省劳动模范,更是乡村振兴路上的一面(yímiàn)旗帜。 赵春梅(前排中)组织(zǔzhī)民族文化进景区活动。 2021年,她放弃城市工作,响应家乡号召回村担任村支书。起初,村民并不看好这个“城里回来的女娃”,甚至有人(yǒurén)质疑:“一个姑娘家(gūniángjiā),能扛得起这担子?”赵春梅(zhàochūnméi)没有争辩,而是用行动证明自己。 “文化是瑶寨的根(gēn),丢了根,村子就没了魂。”身为土生土长的瑶家女儿,赵春梅深知民族文化传承(chuánchéng)的重要性。上任伊始(yīshǐ),她便将文化振兴作为突破口。 赵春梅创新性地将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,她组建了村级民族文化传承队伍,四年多来组织(zǔzhī)开展瑶绣培训(péixùn)、瑶语唱红歌、民族文化进课堂(kètáng),策划“走进江华”民族文化交流活动50余场,举办特色长桌宴、传统正月十五闹元宵等民俗(mínsú)活动。 赵春梅带(dài)着瑶绣作品参加博览会。 在硬件建设上,她积极推动、多方奔走争取政策支持。民族风情楼、瑶寨(yáozhài)门楼、瑶族文化墙、民族文化广场相继建成。最(zuì)让村民(cūnmín)感动的是,她带领村民们走出村,让深山(shēnshān)里的民俗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。第一次走进江华等民族地区参加文化交流的村民邓姐说(shuō):“真是没想到,这辈子还能(néng)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瑶胞进行文化交流,这都是春梅带来的福气!” 文化传承不仅增强了(le)村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,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,更为(gèngwéi)乡村振兴注入(zhùrù)了持久动力,同时吸引着八方来客,为二峰村带来无限发展机遇。 乡村(xiāngcūn)振兴(zhènxīng),产业是关键。但(dàn)二峰村地处深山,交通闭塞,传统农业效益低下。赵春梅深知,光靠“输血”不行,必须找到增强“造血”功能的一条可持续的致富路。 村里自古有种茶传统,她积极主动(jījízhǔdòng)对接资兴市(zīxīngshì)瑶岭茶厂,采用“公司+基地(jīdì)+协会+农户”模式,增加村民就业岗位15个,拓宽村民增收渠道。 除了茶叶,她还盘活闲置资源,把废弃校园改造成瑶绣作坊,组织留守妇女制作民族(mínzú)手工艺品;利用山泉水资源,引进矿泉水厂(chǎng),带动20名村民增收;发展生态旅游,努力打造“瑶家乐”民宿(mínsù)集群。 在她的带领(dàilǐng)下,二峰村集体经济从(cóng)不足10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20万元,逐步实现从“输血”到“造血”的转变。 在(zài)二峰村,她不仅是村支书,还是大家的“贴心人”。 五年间,赵春梅走遍了全村28平方公里的11个村民小组、256户家庭。在村集体民宿改造中,她全程跟进420平方米的改造工程(gōngchéng),不放过(bùfàngguò)任何一个细节。村民老赵回忆:“赵书记连窗帘颜色都要亲自(qīnzì)把关,说这关系到(dào)游客的第一印象。” 兴修水利时,她带着技术人员翻山越岭勘察地形。5000余米水渠建成后,干涸的土地重焕生机。同时还推动安全饮水工程(gōngchéng)实现全覆盖,精心打造4个美丽屋场(wūchǎng)。从绿化植被(zhíbèi)到公共设施,她都亲自把关。 2024年台风“格美”来袭,二峰村遭遇了(le)严重的自然灾害(zìránzāihài)。暴雨引发的山洪冲毁了道路、水渠和房屋,部分村组陷入断水断电断路的困境。危难(wēinàn)时刻,赵春梅用行动诠释了什么(shénme)是人民群众的“贴心人”。 赵春梅(zhàochūnméi)奔波在抗洪救灾一线。 灾情发生后,赵春梅第一时间(shíjiān)组建应急抢险队(duì)。凌晨一点,她冒着倾盆大雨,深一脚浅一脚地挨家挨户排查险情。在摇摇欲坠的(de)危房前,她劝说固执的村民撤离;在临时安置点,她安抚惊魂未定的乡亲们。 那20天里,赵春梅几乎没合过眼。她白天走村入户核实灾情、组织村民参与(cānyù)道路修复等灾后重建(chóngjiàn)工作(gōngzuò),晚上协调救灾物资、制定重建计划。 平日(píngrì)里,她把村民的冷暖挂在心上。谁家孩子上学困难,她帮忙联系助学基金;谁家老人是留守老人,她都一一清楚,经常去看望。“村干部不是官,而是(érshì)服务者(fúwùzhě)。”赵春梅常说。正是这种“把村民当亲人”的真诚,让她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(àidài)。 如今的二峰村,茶园飘香,瑶歌悠扬。赵春梅用近五年时间(shíjiān),让一个曾经闭塞的瑶寨焕发新生,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(le)新时代劳模精神——不是惊天动地(jīngtiāndòngdì)的壮举,而是(érshì)日复一日地坚守;不是豪言壮语的口号,而是脚踏实地的耕耘。 “乡村振兴是一场(yīchǎng)长跑,我才刚刚起步。”在(zài)新时代(shídài)的乡村画卷上,赵春梅和她的乡亲们,正用汗水和智慧,书写着更加动人的奋斗故事。
奋斗者|赵春梅:一位瑶寨女支书的振兴三部曲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